近日,重慶海關公布了2021年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其中農產品出口總額10.99億元,同比增長23%。
對此,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增幅雖令人欣喜,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基數不大的原因。相反他認為,重慶農產品出口依舊延續了過往“小散亂”的基本狀況,迎頭趕上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現象:
出口企業上百家
品種就有幾十個
“這么判斷,自有依據?!笔修r業農村委對外合作處處長王涯軍說,“小”無需多言,總量剛突破10億元大關,和鄰省四川無法相比,與青島等全國領跑城市比起來更是相距甚遠。
“當然,有些基地和企業是通過代理公司出口,報關數據算的是對方城市,同時也有其他省市的農產品通過重慶出關?!蓖跹能娞寡?,盡管這個數據無法反映我市農產品出口的全部情況,但總體上應差不太多。
“散”也很好理解?!皼]有一家大型的農產品出口貿易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蓖跹能娬f,從海關、商務委、農業農村等部門掌握的數據來看,重慶農產品出口企業上百家,但品種就有幾十個,“沒一個拿得出手”。
榨菜和柑橘已算是我市出口的“拳頭”農產品,但在涪陵,197家榨菜股份合作社專做出口的僅有7家,榨菜雖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總量卻僅有兩萬余噸,出口總額僅為1億多元。柑橘方面,開州區興溪柑橘種植家庭農場是當地春橙出口較多的企業,今年出口量占到了總產量的七成以上,“但也僅僅只有500來噸,銷售額100萬元出頭?!鞭r場負責人歐明如是說。
“散”導致了“亂”?!案髯詾檎?,以柑橘為例,從奉節臍橙到開州春橙,從萬州玫瑰香橙到云陽紐荷爾,每個區縣都有自己的品種,種植標準不一致,在對外推廣營銷上也形不成合力?!蓖跹能姳硎?。
原因:
外貿意識不強
認證手續復雜
是什么原因導致重慶農產品出口的實力偏弱呢?
市商務委對外貿易促進處副處長蒲瀑認為,重慶的出口農產品知名度不夠高,缺少品牌效應,自然無法在市場上獲得較多關注:“就拿最出名的檸檬和榨菜來說,雖然在出口上保持了一定的連續性,但據我們了解,其銷售范圍大多局限于華人圈子?!?
外向意識不強是另一個問題。蒲瀑觀察發現,部分企業并沒有從一開始就按照出口的要求進行種植或養殖,聯系好了訂單才發現要求不符,只好“出口轉內銷”。
“品類上也有一些可以調整的地方?!彼嬖V記者,歐美本應是最大的出口市場,對檸檬的接受度很高,對柑橘并不怎么“感冒”,這和重慶的主導產業形成了一定錯位。
市農業農村委對外合作處副處長韓瑞春則表示,不同的目的地需要不同的資質認證,手續本身又比較復雜,這給規模本就不大、沒幾個人的農業企業增加了難度。
今年賣了26噸榮昌血橙到泰國的重慶兆宏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秦兆宏現身說法:“賣到東盟國家,需要做ISO22000認證,手續麻煩不說,辦理時間還有些長,少則大半年,多則一兩年,認證期限也只管3年?!?
更麻煩的是歐盟的GAP(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其認證期限只有一年,到期后必須重新辦理。去年,秦兆宏花了七八個月時間才拿到GAP認證,“還沒拿到一張訂單就要過期了?!彼猿暗?。
當然,已進入第三個年頭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一大影響?!皟赡昵拔覀冞€出口了500噸玫瑰香橙到東南亞,每斤價格比國內高1元。但兩年國外的價格還不如國內,干脆就沒有出口了?!比f州區新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光輝坦言,疫情影響了交通、消費和經濟,“一條柜28噸,需要3萬元海運費,現在回來基本上沒有貨物可拉,單邊承受運費,相當劃不來?!?
應對:
提高競爭力
走“特而美”、差異化道路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眼下重慶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定位和要求,給農產品出口帶來了嶄新的機遇,如何順勢而上?
韓瑞春提出了四個關鍵詞:培訓、規范、引導、整合。
培訓就是教企業如何出口,包括產業基地和加工資質的申請、認證、目的地國家的不同要求等;規范就是在原料及初加工產品仍占出口重要份額的背景下,幫助企業把控生產源頭,確保產品質量;引導就是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引導企業科學育種、養殖、加工全產業鏈開發,供給側改革撬動國際大市場;整合即合并同類項,將一些近似的產品進行打捆營銷,力爭在國際上打響品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更何況在煙波浩瀚的國際市場?!逼哑僬f,企業自身要有一定的宣傳意識,商務部門也將聯合農業部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企業參加世界范圍的博覽會,并提供相關市場信息給企業,助力企業與國際市場對接。
此外,邊境檢驗檢疫信息的及時反饋也很重要,將邊境出口檢疫情況變化及時反饋給企業,可促使企業不斷改進。
根據自己的從業經驗和觀察思考,秦兆宏也提出了建議:初級農產品的出口固然重要,深加工產品也應受到更多重視,尤其是川渝地區的柑橘多,做成果汁再出口,不管是在價值還是保鮮方面都會更有利。
“一家境外企業在南充就是做的果汁加工和銷售,每年稅收都是六七千萬元?!彼Z氣中帶著羨慕,“如果能有一些相關政策,我們很多人都愿意去做!”
市農科院農經所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唐麗桂表示,重慶應立足于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吃透國際農產品貿易規則,合力培育專業化農產品貿易平臺,推進標準化專業化生產。
現代消費進入了品牌時代,重慶因獨特的氣候、土壤等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物產,因此重慶的農產品有成為稀缺消費品牌的潛質。走向國際市場我們要“逆向思維”,走“特而美”、差異化的道路,提高農產品競爭優勢,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典型案例之①
不走“鱘”常路 重慶活魚“游”進東盟
“阿焦,你那邊魚賣得還可以撒?”3月16日,豐都縣暨龍鎮九龍泉村五社,52歲的魚老板甘在樹操著一口川普,向電話那邊的人詢問。
半個多月前,通過做邊境外貿生意的朋友阿焦“搭橋”,甘在樹賣了兩車在豐都養殖的西伯利亞鱘到越南市場,共計28噸,毛收入80萬元,這是重慶鮮活水產品首次出口。嘗到了甜頭的甘在樹,每天都在跟進銷售情況,并準備下一次的發貨。
“你的養殖面積有多大?”甘在樹掛斷電話后,記者問道。
“來,我帶你看看?!崩细暑I著記者往廚房后面走,下了幾步臺階后就看到一個飼料房,旁邊是一片魚塘。這片魚塘占地20多畝,分成了30多個魚池,每個池子都是活蹦亂跳的西伯利亞鱘,大的長達一米,小的也有二三十厘米。
“西伯利亞鱘是冷水魚,我們用的是山里的溶洞水,即使夏天水溫也控制在20℃以下,養殖密度比較高,年產量可達到500噸?!备试跇浣榻B。
老甘以前做長江生態魚養殖生意,10年前轉型做起了池塘養殖,在暨龍鎮成立豐都縣騰旺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養殖一些名貴魚種。
“最開始喂的是紅鱒,當時的行情比較好,但我們這是山溝,下暴雨就可能有山洪,紅鱒經不起洪水嗆?!睅状问軗p后,甘在樹放棄了紅鱒,養殖起抗病性強的西伯利亞鱘。
西伯利亞鱘的生長周期要四、五年。養殖期間,老甘就在考慮往哪里賣。他賣到過東北,但是價格不盡如人意。
“要不試試出口?”兩年前的一天,和老甘認識多年的阿焦打來電話并告訴他,越南的西伯利亞鱘市場每年達8000—10000噸,但當地養殖技術不成熟,飼料也主要依賴進口,成本較高,出口很有空間。
阿焦是廣西人,妻子是越南人,利用這層關系,阿焦在中越兩國之間做一些外貿生意。在他的指點下,甘在樹來到了海關部門,進行了“出境水生動物養殖場”注冊登記,成為重慶第一家取得活魚出口資質的企業。
這兩年,甘在樹一直嚴格按照東盟國家的要求進行水生動物疫病監測和農產品安全風險監控。功夫不負有心人,虎年新春之際,他拿到了期盼已久的國際訂單。
2月21日,甘在樹起了個大早,激動萬分地看著一條條活魚放進貨廂里。手續齊備后,駕駛員帶上海關開具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優惠原產地證明”,向目的地廣西憑祥口岸進發。30個小時后,阿焦接到了這批西伯利亞鱘,并將其轉運至越南河內、峴港等地。這是重慶首次活魚出口,甘在樹在不知不覺中創造了歷史。
每公斤售價30元人民幣,一條十幾公斤的西伯利亞鱘,可為甘在樹帶來500元左右收入:“順利的話,年內我們還將有450噸魚要賣向東南亞,再賺回2000多萬元!”他激動地說。
典型案例之②
打好“時間差” 開州春橙北上莫斯科
眼下正是晚熟柑橘上市銷售的旺季,市場上各地晚熟柑橘廝殺正酣,價格戰打得熱火朝天??吹浆F在的行情,開州區興溪柑橘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歐明長舒了一口氣,暗自思忖:還好自己早在一月就把大部分春橙賣到了俄羅斯和韓國,避免了與晚熟柑橘的“短兵相接”。
歐明的家庭農場位于開州區和謙鎮,已發展了9年時間。早些年,他的市場主要在國內,集中于北京、河南、河北等地,價格只有0.6-0.7元/斤,除去生產成本后基本沒有什么賺頭。
“開拓一下思路,國內不行,就賣到國外嘛,價格還高些?!币淮?,和歐明相熟的果農趙福勝對他說。趙福勝既是柑橘種植大戶,又懂一些外貿代理知識,還做過這方面的業務。
歐明打聽了一下,趙福勝所說并非虛言。開州春橙分為春錦橙和春橘橙,春錦橙皮相較好,籽多味濃,春橘橙糖度高、易剝皮、脆嫩化渣,兩個品種都十分受海外市場的青睞,比如帶葉果的價格,對方直接給到了1.75元/斤,比現在的行情價基本高出50%以上。
可再一打聽,出口也并非件易事,“不光是基地要認證,包裝、品牌都要做類似的認證,光是這筆費用就不少?!睔W明有點泄氣。
沒法子,他只好退而求其次,通過趙福勝的關系在北京找了家貨運代理公司出口,價格談好是1.1-1.2元/斤,每斤大約有5毛錢利潤,雖然比不上自己報關,但銷路基本上是暢通。
就這樣,從去年底到今年1月,歐明的一顆顆春橙先是被運到北京,然后再馬不停蹄地被轉運到前往俄羅斯的貨運班車上,最終抵達莫斯科、圣彼得堡、葉卡捷琳堡。
今年,歐明的基地共收獲500來噸春橙,其中70%、約350噸被運往了俄羅斯。他暗下決心:“以后等條件成熟,我自己也要積累客商資源,掌握了出口流程和竅門,把這條路走得太寬一些?!?
本版稿件均由記者顏安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