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鄉村振興戰略正如火如荼地實施,鄉村要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選好鄉村產業發展項目是重中之重。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全面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并敲定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加農民收入等工作重點。
眼下正值隆冬時節,秀山縣隘口鎮一派收獲的景象。道路旁一座座蔬菜大棚點綴于田野,鄉村產業園內物流車輛穿梭忙碌,田間地頭百姓們精心地管護黃精,一幅產業興旺的現代鄉村美麗畫卷逐漸鋪展開來。
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擴面深化農村“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推動下,今年全市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20億元,其中4000多個村收入在10萬元以上,同比增幅均達到10%以上。
10月10日,湖南江永縣桃川鎮邑口村民尹勝飛的生態果園里,黃澄澄的果實掛滿枝頭。20多名當地“鐘點工”村民忙著采摘金秋砂糖桔,果園里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南川區石溪鎮鹽井村依托自然資源,持續實施人居環境改造和高品質有機稻種植,不僅有了自己的優勢產業,唯美的梯田造型更是帶火了這里的旅游。
近年來,江北區五寶鎮下灣村黨支部按照“抓黨建、聚合力、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兩眼向下”服務群眾,通過建組織、強鏈條、聚產業,構建黨建引領、產業鏈接、互促共贏的“鏈上黨建”工作體系,著力發展壯大特色水果產業,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
近年來,貴州納雍縣以生態、產業、人才、文化、組織振興為抓手,著力繪就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壯美畫卷。如今的納雍,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方面工作都取得顯著成績,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步履鏗鏘。
鄉村產業要振興,信息化是“加速器”。近日,記者從重慶市石柱縣農業農村委獲悉,石柱縣已于2021年7月建成農業物聯網指揮中心并投入使用,目前已聯網6個規模農業基地,涉及果蔬、糧油、漁業、中藥材等。
眼下,重慶市江津區石蟆鎮的甘蔗正陸續成熟,一片片甘蔗黃綠相間、生機盎然。在該鎮重慶錦興瑞紅糖食品有限公司廠房內,石蟆鎮人大代表、公司負責人朱紅梅正和工人們一起熟練地將制好的紅糖稱重打包,一派忙碌的景象。
近日,在三都水族自治縣九阡鎮石板村,農技人員深入油菜集中育苗示范點開展油菜高產栽培技術培訓,現場采取“雙語”講解,手把手教學的方式指導群眾科學種植和管護油菜,確保質優高效。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支撐。在聯團村,8名村干部各展所長,帶領村民一起發展百香果種植、養殖等致富產業。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9月26日,湖北省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在華中農業大學啟動。據了解,湖北將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力爭每年培養4萬名各類鄉村產業人才,推動該省鄉村產業振興人才隊伍形成“雁陣”,為湖北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近日,重慶市萬州區科技局公布了2022-2023年度區級科技特派員選派名單,160名區級科技特派員將選派到該區開展科技服務工作。
鄉村振興路上,總有那么一群人,她們敢擔當、敢作為,在創業中矢志拼搏,在創新中施展才干,在創造中筑夢未來,她們是鄉村振興路上了不起的“她”力量。
近年來,黃花鎮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用鄉情留住“本鄉人”,用產業吸引“返鄉人”,用環境培育“新鄉人”,加大對“三鄉人”的服務力度,壯大該鎮的“彭友圈”。
當前正值辣椒掛果關鍵期,也是辣椒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期,近日,奉節興隆鎮組織農技專家深入安淌村辣椒種植基地,開展農技服務,為辣椒種植“把脈開良方”。
據了解,在重慶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以來,合川區以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為主線,以產業發展為目標,秉承一手抓生產,一手抓科研的理念,按照“雙向選擇”原則,從西南大學、重慶市農科院等高校院所選派畜牧、經果、水產、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的市級科技特派員31名。
近日,西南大學油菜教師團隊負責人李加納教授、西南大學農學院與生物科技學院副研究員徐新福受邀前來為重慶市南川區村民講一堂油菜種植課程。當天,在東城街道三秀社區,一堂“油菜綠色低碳生產和產業提質增效示范培訓會”在當地居民和專家們的對話中開始了。
深秋時節,已有絲絲涼意,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金坪民族鄉南下村村民的心里卻是熱乎乎的,因為他們的“主心骨”——黨的二十大代表、南下村黨支部副書記石玉蓮從北京回來了。
傳統手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造物的古老智慧、審美意識、技術能力、倫理觀念、產業功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人文、藝術、科技、教育及經濟價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和根脈,推動鄉村振興要通過鄉村文化振興來鑄魂,著力培育充滿“鄉土味”的農村特色文化。
日前,記者走進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壩鎮潔源村,目之所及,一幢幢墻面凈白的房屋整齊劃一,一條條整潔平坦的鄉間道路井然有序……作為一座紅色名村,當地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生態資源,走出了一條“紅綠融合”的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近年來,云南省馬關縣在開展現代邊境小康村和綠美鄉村建設中,從群眾生活的細微處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提煉、總結推廣“晨起五件事”“晨起五個好”以及農村垃圾源頭減量“七字訣”,納入村規民約,激發群眾熱情,引導群眾參與,推進移風易俗,扮靚美麗鄉村。
村里體育設施需要更新;空巢老人缺乏日間照料……每周三晚上7點半,綦江東溪鎮上的文化茶園內都會如期舉行一場熱鬧的文明實踐“講理論”活動——茶園夜話。
一進入岱岳區大汶口鎮南西遙村,滿眼的彩繪墻讓人眼前一亮?!敖衲?月份,我們完成了進村路綠化和主要街道彩繪美化提升工程?!瘪v村“第一書記”李云勝向記者介紹到。
近日,在巫溪縣寧河街道廣場社區舉辦的“我們的節日·中秋”活動中,寧河金喇叭宣講團成員馬安巧以《揮灑青春汗水 厚植振興底色》為題,向臺下的群眾講述了年輕人為何選擇投身鄉村振興的親身經歷,贏得臺下觀眾熱烈的掌聲。
眼下,婁煩縣“十星級文明戶”示范戶成了熱議話題。示范戶的先進事跡被拍攝成視頻進行展播,點擊量持續攀升,大家相互轉發,將正能量傳播開來。
今年以來,瑪瑙鎮以開展城鄉環境整治行動為抓手,堅持黨建引領、整合力量、落實機制,著力改善環境風貌,提升鄉村“高顏值”,努力打造“近者悅遠者來”的多彩瑪瑙。
近日,在江西省宜黃縣棠陰鎮小河村設施蔬菜示范基地,種植戶正在栽種菜苗,航拍鏡頭下,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齊劃一。
嘉陵江,這條長江水系流域面積最廣的一級支流,從隴原、秦嶺的深處走來,在川東北畫出上千里的弧線。它浩浩湯湯,在四川南充市留下了約300公里的“最柔美身段”。保護好嘉陵江,不僅事關沿江群眾的生產生活,更涉及長江中下游生態的長治久安。
近年來,重慶市璧山區大興鎮高橋村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全村打造了3處美麗庭院,并通過修建微型生態濕地、鋪設人行便道、修建休憩亭等方式,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十年,歷史長河中的滄海一粟,人類發展史冊上輕描淡寫的一筆,但是對于菁華鋪鄉陳家橋村來說,這十年,是發展過程中濃墨重彩的十年。
2022年10月25日,走進河南新鄉市獲嘉縣馮莊鎮職王村,寬闊整潔的道路、層次分明的道旁綠化、整齊有序的健身設施,形態美觀的路燈設施映入眼簾……構成了一幅鄉風文明宜居的新農村畫卷。
時值深秋,走進清鎮市紅楓湖鎮民樂村劉家寨組,放眼望去,山林碧翠、青瓦白墻,干凈的小路繞農居而行,整潔的環境令人神清氣爽。
近日,由中建三局綠投公司投資建設的安寧市綜合水利基礎設施工程PPP項目沙河子項分部工程順利通過驗收,迎來打卡熱潮,大量市民、游客來到公園合影留念,昔日荒涼的河道兩岸,成為附近居民休閑游玩的場所。
近日,記者從重慶市梁平區水利局獲悉,梁平區汝溪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自8月正式進場施工以來,工程推進有力有序,目前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預計今年底將完成18公里河道治理。
日前,重慶市石柱縣悅崍鎮“馬總管”好人志愿服務隊的3名志愿者,在隊長馬培元的帶領下,在場鎮上邊向居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邊講解垃圾分類知識,一件件紅背心成為大街小巷一道流動風景。
一場秋雨侵襲,帶來了涼爽之氣,也刮落了西山坪村村民李康俊家不少成熟掛枝的百香果。
金麥綠蔬千重秀,春去秋來好豐收。對于鄉村而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更是檢驗一年工作成效的季節。
10月17日早上8時許,銅梁區土橋鎮六贏村周家院子一處互助養老點,10多位老人聚在一起,有的在看電視里,有的在按摩椅上放松,還有的在晨練……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要積極發展基層民主,完善基層直接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
秋日的周末,江津區鼎山街道長風社區長風家屬院里,居民們悠閑地散步聊天,大家其樂融融。小區干凈整潔,車輛有序停放……
今年以來,無錫市新吳區農業農村局秉持“鄉村振興為農村居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村居民而建”的理念,開展“田間地頭促振興”實踐活動,把主題黨日開到田間地頭、村頭巷尾,面對面聽需求、聽建議、解難題,著力辦好事、辦實事,切實提升農村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近年來,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潼南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和特色,不斷探索產業興旺發展之路,打造出一批頗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
10月7日中午,涪陵區藺市街道桃園村村民劉玉琴趕集回來,便拎著剛買的豬肉、蘿卜、瓢兒白來到獨居老人陳其英家里,為她做飯。上個月,老人不慎摔傷了腿,劉玉琴便主動幫忙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
在平坦廣闊的田地里,農民忙著挖紅薯,打稱、裝車,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一旁負責記數的灌陽縣水車鎮大營村第一書記文神貴望著眼前的場景,臉上笑開了花。
清澈見底的康王河、陽光式種植大棚、四通八達的鄉村道路......肥城市老城街道河口村位于康王河源頭,共710戶、1858人,有耕地3700畝。